七五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七五中文 >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> 第五百章 为期百年

第五百章 为期百年

第五百章 为期百年 (第1/2页)

听到许圉师的话语,杨德裔板着脸道:“下官是担心李义府行事过了线,搅得好不容易建设起来的漕运毁了。”
  
  杨德裔是一个办事很得力的人,但要说为人……还算是刚直,就是太顾全大局了。
  
  一个既要刚直又要顾全大局的人,怎么想都是矛盾的,可这两种特点偏偏都出现在了一个人身上。
  
  许圉师回到官衙,又要面对桌案上那些堆积在一起的卷宗。
  
  新设立的赋税之策制定也送到了洛阳,在洛阳刺史高季辅的安排下由一队队的官兵送去各地。
  
  衡水河边,李义府站在河岸的仓库前,这里还有几艘小船停在这里,它们不是用来运送货物的大船,而是用来打渔的小船。
  
  坐在岸边,李义府正在听着几个渔夫的议论,他们讲的是黄河出海口,说的是最近渤海与莱州的事。
  
  在他们讲述中,莱州各地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,莱州的渔民在黄河的出海口,捕到了大量的鱼虾。
  
  李义府听着这些话语,站起身离开这里,来到了衡水河岸边的一处学馆。
  
  这里是文学馆设立的学馆,也是长安文学馆的一部分,当初魏王主持运河修缮,便在运河沿岸设立的这些学馆。
  
  其实魏王是一个极其精明的人,在建设漕运时期开设学馆是最好的,顺带手的事,也不再另外招收人手,因此在建设漕运时,在一个个河岸边,也就有了文学馆。
  
  李义府走到一处文学馆,在这里还有十余个学子在读书。
  
  谁都会有些私心,但从文学馆也参与支教来讲,这些事都算不得什么。
  
  相较于魏王,吴王则没有些许的私心,全心全意地都在建设漕运。
  
  李义府走入这处文学馆,打量着这里的陈设。
  
  当即就有学子上前来询问。
  
  得知李义府的御史身份,这里的学子也没再多问,而是纷纷让开。
  
  这座文学馆并不大,前堂像是孩子们读书的地方,这里还有一个后院。
  
  “禀御史,对门就是崇文馆了。”
  
  说着话,这个穿着一身青衫的学子推开后院门,就见到了一条小路,小路的尽头就是一堵高墙,那就是崇文馆的高墙,还能听到墙后的朗朗读书声,所读的就是郑公当年留下来的语录,在如今的支教规矩下,这是孩子们蒙学时期必须要背诵的。
  
  “你们不去崇文馆读书吗?”
  
  那学子回道:“经常去,但时常会有人留下来看守文学馆,我们文学馆与崇文馆经常走动,也一起听课,除了自备餐食,不用付银钱。”
  
  崇文馆就是如此,来听课的学子不用付多余的银钱,只要自带餐食就可以来读书了。
  
  如今长安城的学馆是会给予每天的餐食,而且更是不要钱的。
  
  关中几个富庶的县也是如此。
  
  支教的耗费由朝中来承担,但在学馆中设立食肆,需要地方各县自己来开办。
  
  李义府走在这条小巷,问道:“莱州的事你们可听说了?”
  
  那学子回道:“听说了,多半是因黄河治理之后,有了成效。”
  
  李义府打量着这个十二三岁的小子,询问道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
  
  “在下郭敬之。”
  
  李义府还是很意外的,莱州的丰收有人会说这是老天赐予的福瑞,这个孩子倒是直说是黄河治理的成果。
  
  崇文馆的学子与文学馆的学子大致都是相同的,这也是近年来治理出来的成果。
  
  有时,两个学馆也会互相争抢学子,学子之间也会互相走动。
  
  都是支教的,也都是教书的,只不过是学子们多了一个选择。
  
  相较于如今有些落寞的弘文馆与四方馆,陛下倒是有过几次扩建,可还是不如文学馆与崇文馆这般扩张。
  
  李义府问道:“你对这里的县衙可熟悉?”
  
  “回御史,我在这里还是有不少朋友的。”
  
  “那好,有些事,想问问。”
  
  “这就去安排。”
  
  派出去的不良人还没有回来,李义府也不想径直去查问地方官衙,打算先从旁人的口中查问。
  
  乾庆十年,十一月的下旬,黄河以北的各地都飘起了大雪。
  
  在大雪中,有一波波的乡民正在朝着运河边走去,他们相互呼喊着,还有人在传话。
  
  “御史抓了我们的县令。”
  
  “还抓了我们的主簿。”
  
  “都被抓了,听说他们在漕运调度时徇私了。”
  
  “当今陛下如此严苛,他们怎敢在漕运调度时徇私的。”一个老人家拄着拐杖正痛心疾首。
  
  这位老人家是当年贞观年间退下来的老臣,对如今的李唐还有着别样的感情,他叫刘弘基。
  
  陛下东征之后,便退回来养老了。
  
  身为地方名仕,刘弘基被搀扶着来到河边,他须发皆白,被人搀扶着坐下来。
  
  在这里有数名官吏正在被押着,跪在了地上发落。
  
  刘弘基回头看去,又见到了一队人马而来,见到来人,他忙起身行礼,朗声道:“见过吴王!”
  
  李恪上前扶着他,“夔公。”
  
  夔国公刘弘基,在前隋大业年间就投奔了李唐,战宋金刚,平刘黑闼,又与宗室大将军李神通共同在北方防御突厥。
  
  这是一位戎马半生的老国公,是李唐的开国公之一,也是凌烟阁功臣之一。
  
  李恪道:“待恪了结此地之事,再与夔公叙旧。”
  
  当年李恪还年少,那时在军中历练,也没少受夔公教导。
  
  刘弘基道:“去吧,老朽就在这里坐着。”
  
  李恪拿出一件大氅给这位老人家披上,而后快步走向河岸边。
  
  风雪不断飘扬而下,有些许雪花挂在了刘弘基的须发上,这位老人家面带笑容地看着眼前的那几个年轻人。
  
  这个天下终究是不一样了,刘弘基缓缓抬头,雪白的须发随风而动。
  
  当年凋零的中原各地,如今恢复了生机,人口一年比一年多。
  
  不论结果如何,也不论那些御史要杀多少人,刘弘基觉得只要这个世间越来越好,足矣。
  
  大唐的律法比礼法更大,这也是自陛下登基以来清查中原各地的缘故。
  
  刘弘基轻拍身边孩子的后脑,这是他的孙子,低声道:“这天下多好呀。”
  
  “不好,要读书,要读很多很多书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