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五中文

字:
关灯 护眼
七五中文 > 红楼之扶摇河山 > 第二百六十一章 扑朔辨忠奸

第二百六十一章 扑朔辨忠奸

第二百六十一章 扑朔辨忠奸 (第1/2页)

这种因诗文引祸,历朝历代并不鲜见。
  
  有些确为心有异志,而显于诗文。
  
  但有些却是被穿凿附会,背后隐藏政局暗斗。
  
  朝堂之上多得是心思敏锐之辈,对他们来说,北静王水溶是否真有不臣之心,暂且不说。
  
  只是此事却发生在一个十分微妙的时机。
  
  辽东边患频发,九边巡查迫切,九省统制之官亟待确定。
  
  北静王水溶恰是九省统制热门人选,受内阁和贵勋举荐,朝堂中呼声颇高。
  
  而他原先那番欲迎还拒,上书谦让的风范,也愈发让此事呈现水到渠成的态势。
  
  却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,生出了这样的事情。
  
  当时有进出午门公干的官员,亲眼看到北静王脸色铁青,形状灰败。
  
  嘉昭帝将两份弹劾奏本,留中不发,不置可否,威慑自生。
  
  ……
  
  意思基本相同:北静王水溶,身为王爵,行为虚妄,心思狭邪,勾连士人,邀请名望,疑其心有异志。
  
  两位九省统制人选,一人入宫自辩受阻,一人却被召入宫中商议边患之事。
  
  原来举荐北静王水溶的内阁和勋贵官员,或不再置言,或临阵倒戈。
  
  被皇帝随意扫了眼,便有些聊赖的丢在一边。
  
  说圣上正传召兵部尚书顾延魁,如今在商议辽东边患战事,并无闲暇。
  
  兵部尚书顾延魁,身为兵部魁首,精研兵事,老成持重,磊落善任,忠诚勇毅,可当九省统制之重任。
  
  “启禀圣上,据中车司在北静王府眼线查探,北静王举办秋菊诗宴,担任诗宴录事是王府一位陈姓清客。
  
  都察院弹劾之事,自有圣断,清者自清,北静王自便就是。
  
  内侍副总管郭霖,手里拿着一本灰白色密劄,这是中车司神京档头刚提交的密报。
  
  当街巷小童用稚嫩的声音,四处传唱这首短诗,并渐渐而成街知巷闻。
  
  这种极具对比性的消息,很快不胫而走,朝官们也通过不同的渠道得知,圣心倾向,昭然若揭。
  
  嘉昭帝翻看早朝各部官员上报奏本,其中几本为力荐顾延魁为九省统制。
  
  只是在宫外等了半日,内侍副总管郭霖才派了个小黄门传话。
  
  而北静王水溶惶恐之下,上请进宫自辩。
  
  朝堂哗然,原先内阁和勋贵之中,力推北静王为九省统制的官员,一下子变得进度失矩,集体失声。
  
  都察院的御史开始风闻奏事,两份弹劾北静王水溶的奏章,出现在九月大朝会之上。
  
  大周宫城,乾阳宫。
  
  第二天的朝会上,多名官员上书,北地边患频发,九边重镇亟待巡视整顿,九省统制之官至关重要。
  
  市井之中传出那首僭越之意的诗歌,北静王曾询问过陈姓录事,关于这首诗的来由。
  
  据那位陈录事说,当时参宴之人所做诗文数量可观,只是少数佳作在诗宴上朗诵品鉴。
  
  其余诗文稿都由陈录事收集,待诗宴完毕后再编辑成册,赠发参宴之人雅正。
  
  据陈录事回忆,这首诗的原稿也在其中,诗文署名为婺州湖溪先生,但并未留下真名。
  
  而诗文用别号也是常有的事,只是这个别号颇为陌生,并不清楚是何人,当时录事官也不在意。
  
  而参加这次诗宴的婺州人共有四人,经过查证之后,这四个人都否认自己是诗作者。
  
  这四人都是婺州名士,在神京也颇有名头,没有实证,北静王也不好为难,也是怕坏了自己的名声。
  
  所以,至今都还不清楚此诗是谁人所作。
  
  也或许北静王自己心知肚明,只是如今事发,他怕自己难以自拔,有意囫囵隐瞒,也大有可能。
  
  只是这首在诗宴上默默无闻的短诗,又是如何传得街知巷闻的,却谁也说不清楚。
  
  中车司的人,曾经问过那些传唱的孩童,有些孩子是从其他孩子那里学的,而有几个孩子说,是从货郎那里听来的,具体已无法查证。
  
  圣上如想明辨根底,其实拿下那四个婺州名士,还有那个陈姓录事官,三木之下,必定会有所收获。”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:皇上,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